戏谈辣椒

谈起辣椒,有人谈椒色变,有人则一日不可无此君。时火爆的四川人而言,辣椒不过是家常便饭。湖南人甚至将革命的胜利归功于辣椒。是谁发现辣椒的呢?涟人氏的钻木取火,有巢氏的构木为巢,神农氏的教民稼桔,时于这类。

戏谈辣椒

谈起辣椒,有人谈椒色变,有人则一日不可无此君。时火爆的四川人而言,辣椒不过是家常便饭。湖南人甚至将革命的胜利归功于辣椒。

是谁发现辣椒的呢?涟人氏的钻木取火,有巢氏的构木为巢,神农氏的教民稼桔,时于这类造福世人的大发明,史书从不含糊,而辣椒却名不见经传。我只听说孔子不择姜食,但从未听说过孔子不择椒食。《离骚》中著有:莫桂酒兮椒奖,椒聊之实。《九歌》中也有:杂申椒与菌桂兮。怀椒爵而要之。如果说湖南人屈原吃辣椒,那么春秋就有了辣椒也说得过去。但据考察以上记载中的椒应是花椒。

有人说辣椒是神农发现的。神农尝百草的时候,一定遇见它了,否则他不会放过这种佐食的珍品,但不知什么原因,神农并不看重辣椒,致使辣椒不能为人所共知,而孔夫子就只好吃姜唤。不过,我却认为:神农尝百草为的是选药,并不为发现好吃的。因为他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,辣椒既不苦,他自然不收了。这或许就是孔夫子不能吃到椒的原因吧?

民以食为天在林林总总的中华美食中,佳肴浩如烟海,名菜灿若群星。辣椒起着承上启下的街接作用,上有米肉,下有油盐。辣椒总是不起眼的。不然柴米油盐酱醋茶怎会少T这位椒兄呢?它在中国北方是默默无闻的,与它的本性可谓南辕北辙!但在中国南方,辣椒有举足轻重的位置。城市餐馆里,青椒肉丝、泡椒酸菜鱼、青椒皮蛋,还有风靡一时的辣子鸡。这样用辣椒点缀的佳肴不胜枚举。大街上,随处可见小贩卖干辣椒、辣椒粉、甜青椒、泡辣椒……居家生活中,辣椒也成了必备的位料。令青少年心神向往的肯德基里也有辣鸡翅,特制的辣椒粉。至少辣椒已迈向外国餐饮业。看来它已深入城市餐饮生活的各个角落。甚至连人们用语也有像:辣子性格、泼辣、辣妹儿……

在乡下,不像城市里有令人兴奋的电影院、歌舞厅。朴实的乡里人除了旱烟、烧酒,或许只有辣椒能带给他们以刺激。劳动一天后,回家后斟酒细品,再咬一口像红灯笼似的泡海椒,阔拉松脆,一种他们认为无与伦比的享受。当看见他们把椒持酒的欣然之态,竟可与文人墨客的把哲持酒相媲美。

说到这儿,我不禁想起一桩趣事。小时,家乡有一种习俗采青。所谓采青,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夜晚,悄悄地走去摘别人地里的菜。第二天,如果别人骂得越凶,那么,你在这年的福气越多。我们也不例外,我、妈妈、何阿姨一约而同,奔赴前线。

皎洁的月光下,隐隐约约地看见几个人鬼鬼祟祟的。可能是同一条战线的盟友吧?我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在近一亩地里分头摘菜。我心血来潮,拼命往口袋里塞。塞满了,又兜住往怀里揣。艰苦奋战将近半小时,大家满载而归。

清晨,我妈便用战利品烧出许多菜,我们狼吞虎咽一扫而光。过了片刻,我听见有人破口大骂,我心里高兴得很,心想:今年的福气肯定会接踵而来。听着听着,却不时劲一!那声音越来越熟,不是别人,正是何婆婆。我们匆匆赶到昨夜战场。呀!真是惨不忍睹一一一片狼藉的菜地,令我们不由苦涩地相视而笑。最苦不堪言的却是我们仁几乎把厕所都垄断了!后来,我才忧然大悟,妈妈做菜时,做了一份青椒茄子。这青椒可不是泛泛之辈,而是何阿姨她母亲精心培育的辣椒之王七星椒。怪不得当时,连素有吃椒大王之美称的我竟也感到舌头像在4迪一样。

我承认都是辣椒惹的祸,偏偏是采青时才来害人……辣椒一位梁山好汉,该出手时就出手,将我们好好地教育了一番,同时又好像在批驳采青这种乡俗。

辣椒永远是火爆的性子,它不懂得孔融让梨的内涵。自从问世之日起,它就拥有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的准则。如果你硬要蛮横地去惹它,你的舌头会痛苦地向你倾诉:好家伙,惹不起呀!所以,我奉劝各位食客:辣椒虽好,可要三思而后行哟!

免责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此文章收藏链接:https://www.lidebo.com/zhongxuezuowen/4002.html
返回顶部